2021/04/29 更新補上 M3部分

CIC logo

把最近上課接觸溪降的內容與心得整理下來,免得以後自己忘記了。

課程資訊參見台灣CIC課程facebook

溪降觀念

Module 1&2 吸收的觀念 摘要如下:

  1. 溪降 Canyoning 的核心精神是全解除架設 full releasable 。
  2. 固定點設置O環在最底下,比只有 maillon 好救援與回收。
  3. 固定點位置與形式選用得好,救援、回收、磨繩免煩惱。看到抽繩會磨或是瀑底無法直視的固定點,常代表真正的主要固定點還沒到(在更下面)。
  4. 永遠留全繩距繩長的備用繩在瀑頂,供救援使用。

Anchor & Bolt 設置考量點

此部份為 Module 3 實際溪谷行進時,課程 Instructor 現地分析與實作獲得的觀念筆記。

位置選擇

  1. 完整觀察地形後再依最適當行進方式、決定最佳位置。垂降尾端水文狀況,是否會帶入難以離開或高風險的水流區域。是否可直視垂降路線,以利繩距主導者(pitch leader) 觀察並做救援準備
  2. 繩索走向是否磨繩、通過岩角:如是,考量多架設一繩距,跨越磨繩與岩角後再設立另一中途固定點(re-belay) 垂降站。
  3. bolt 位置僅可能高,理想位置可設置在翻過岩角下游面,避免暴漲時夾帶的土石衝擊破壞,若無法完全閃躲,可考量暴漲時的迴流區(eddy)位置,減少沖刷力道;同時考量在懸岩(overhang) 下的可能,閃避落石的破壞。若無法直接抵達,考慮多架設另一短繩距。
  4. 考量豐水期高水流衝擊狀況,必要時應儘高於擺擋風險前,開始設立偏離點(deviation) 。通過偏離點時尚未掛入挽索(lanyard) 前,以無擺擋風險為原則。
  5. 設置 anchor 為兩顆一組的bolt時,大原則讓靠上游的bolt (或靠排隊等待垂降的方向) 較低,靠下游方向 bolt (懸掛該繩距主導者與繩袋背包) 偏高。避免垂降者跨掛整個系統移動,使行進路線簡潔,並利於救援進行。
  6. 設置前爭取多觀點討論最佳設置點,避免個人盲點影響。

(bolt 位置設得好,收繩沒煩惱,還能讓繩子延年益壽)

配置選擇

  1. anchor 最下端以 O環為原則;不建議梅龍鎖 (maillon) 的原因在於:面臨下放與救援時,受力滑動的繩索與鉤環擠在寬度窄小的mailon內,易導致卡死。
  2. 兩顆接近左右設置的 bolt 若有兩個獨立的穿環,要讓穿繩的環維持左右穿,避免前後穿。才不會同時穿過兩顆時扭轉繩索與難以回收。
  3. 避免使用扁帶連接兩個bolt 長久留置,扁帶待候性不佳、易毀損。有臨時備份需求,則以sling 或快扣連接,最後一人取下回收。
  4. 天然固定點安裝以繩環連接 O 環時,強烈建議使用淘汰的主繩(編織繩);因其繩皮繩心結構,較耐候且較抗磨損。
  5. 拉脹形式 Bolt 鑽孔以稍長於整根bolt為原則,未來廢棄時才能將突出的螺栓敲入岩壁沒入,簡化廢除心力。

材質原則

  • 理想 bolt 、耳片(hanger)、梅龍(maillon)、O環、材料為整組金屬相同材料的 316 不鏽鋼,延伸 bolt 生命週期。

亂入觀點

以下是自己亂入不在課程內容中,一起討論看看。

  • 考量救援情境,設定200kg承重
  • 考量 guideline 緊繃,故將WLL拉升三倍到 600kg
  • 因此以 車修壁虎 (wedge bolt) 來說,M10 看來可能是個合理的中長期設置選項,M8(或 5/16”) 較適合緊急逃難的短期用bolt。

(不同設定條件會推論出不同的需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