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皮特爆頭到澳洲倒木

背景

  • 南勢溪 Nanshi River
    • 起點:大樓梯 (集水區165平方公里)
    • 終點:內洞 (集水區207平方公里)
  • 日期:2025-01-01(週三)
  • 天氣:陰轉毛毛雨,氣溫12-14℃
  • 水位:345.37m
  • 地點:卡卡關後啟航,James’ Hole 起漂流,至皮特爆頭關(現在可以叫澳洲倒木了)
  • 人員:James (freestyle) 、 立德 (riverplay) 、 TJ (freestyle) 、 博文 (river running)、 羊羹 (river play)

內洞小黑

經過 | 倒木從卡卡中餐講起

自 10 月中旬探察 2024 汛期後水況,南勢溪沒再成行過。以為將維持低難度的地形好一陣子,未料這季節除了東北季風降水,竟有十月底的颱風康芮來襲,改變南勢溪許多,以全新面貌迎接2025。 要不是 James 提醒,早忘了這個罕見的晚秋颱風,況且台北當時降雨不多,讓我們忽略當時新北宜蘭交界的強降雨。 2024-10-31 當天福山一號橋站水位大漲至 354.64m ,原來是福山植物園單日達 412mm 的降水量貢獻,讓金字塔與第二崩塌高繞路上都有洪水痕跡。

以我們午餐休息的卡卡關來說,關卡前右岸有新崩塌,關卡收窄的右岸底下似有掏空的跡象,沒形成應有的反彈波,右岸後方回流會拉往大石底下的under-cut 拉去,且有沸騰的上升水流自回流區內湧出。勘查後,本有羊羹與大師兄要挑戰,羊羹吃完行動糧,得知其他人也要扛船後,與一早的豪氣形成強烈地對比,毫不猶豫退縮了,剩下大師兄身負重任。步行組依序扛船沿溪右繞過。我扛過關卡旁,上船橫渡至對岸,僅半船身長的岩石夾縫間,拉開防水裙,眼看下方澄淨的藍,沒有腳點,只得掏出繩環扣在船側,一手提繩一手握槳向兩側推撐上岸。攀上岩階拉起船並放妥後,前往關卡邊確保,此處拋繩戒護位置與拍攝角度較為理想。

剛走上搖滾區岩盤,右手掏出相機,見大師兄已於起跑區就位,立刻伸出左手,高舉拋繩袋,示意確保完成。手中螢幕上的花舟依既定路線,選擇沿主流偏左,這條容易失速的路線下航,途中為閃避中央障礙物,被左側回流減速,船頭遭側推向左邊,紅色花舟的小屁股逆時針甩了過去。划手不慌不忙地轉身,以後腦杓瞄準水流出口,倒車入庫,任水流倒蓋優雅地推出,雕蟲小技一般地翻船回正。不知原委者,會以為是設計過的動作吧?起身後,他臉上的水還沒流乾,轉頭回望了這個關卡,一淺淺滿足的微笑展開,慢條斯理地說「我先下去看」,旋即向下趕往主場 James’ Hole 勘查確保,見不到船屁股了。

立德剪輯 from Li-Te Chen on Youtube.

(也可看 James 剪輯的版本) (警告,影片不含精華畫面)

收好相機與拋繩,走回船邊,挪船至入水位置,陷入座艙看著對岸的立德、羊羹、TJ 上船,我也順手套好水裙,計畫待最後一人下水後,靠近說明一下後續的狀況。正在蓋上座艙蓋的立德,也許是動作大了點,連人帶船滑下水,不得已只能停入於稍下游小回流處裡。當他忙著套水裙時,羊羹也下水繞兩圈後向下划去,也許是覺得不好停吧?琢磨著 TJ 尚未下水,我想還等好一陣子吧?反正立德還在這,一聲「我先下去」便放心地往下游補位,漏掉告知下游情況的這回事,也未明確交接。

在這下行的短斜坡前段,我取左側水道超越的羊羹,切向主流並利用它加速,抬頭見到就位的大師兄示意下方無虞,自偏左卡入主流中央,向在右邊岸上的他喊問「可以嗎?」,只見他伸手作勢要我靠左貼著划。目光拉回騎乘著的主流,持續咬水加速,稍帶一點向左偏的慣性,抵達下降邊緣時,發現落差角度比預期地小,邊緣也向下延伸許多,內心一驚,趕緊止住下撈的左手槳,提於水面,等著時光流逝。屏息忍住,持續遞延要出手的相位,晚一點,再晚一點。終究左手仍是止不住撈水的趨勢,下槳時身體甚至向後拉了一下,所幸今天帶來具備自動 boof 的 Nomad,飛過溫馴的 James’ Hole 。 順手補一前進槳平衡,甩重心往左,撈左槳進左側回流石頭後面,是顆新立起的石頭。

向上看著不難處理的 James’ Hole ,等候羊羹來到。對岸石頭上的大師兄也拿起相機對準上游,並大聲提醒積極划槳,然而目光放回關卡入口時,出現眼簾的不是黃色Ripper ,而是向伊勇達多商借的藍色花舟。槳手雖然沒撈到最甜蜜點,也在今日溫馴水流推送下,直接穿越,只在最末被左側小浪推翻。

「再來一次」眼見一次翻滾失敗後我大喊

「我到旁邊了」靠到船上游端時喊著,想看 HoG 能不能省一次大救援。

槳交右手,重心左靠向花舟船底扶去時, 見船下游側一手扶上船底, TJ 已經脫出,緊接著頭盔帶人冒出水面。下游是一個右轉大彎,左邊有兩個回流區可以進,我們還在主流偏左,主流持續往左帶,看著左岸兩個較大的回流區,判斷能輕鬆的游進第一個大回流,那岸也比較好扛過後續的皮特爆頭關卡,口頭交代完,看他往左岸游去,便同步回頭去把右漂的船往左推。不知是引導不夠明確、水流太強還是帶槳游的效率問題,正當頂船越主流時, TJ 喊著「要往哪邊?」發現TJ錯過第一個回流,我答「左邊」!丟下船追趕過去,將剩一米時,遲疑地環顧四週再次尋找其他解方,以半公尺之差錯過第二個回流區入口,眼睜睜看著水流將人往倒木直直推送,這時即便靠上也無能為力,不得已只能大喊「盡量靠右」,祈禱能避開倒木下左側篩濾障礙物。

回頭向右岸橫渡到最右,掂量著十月來時已經沖開的正中央水道,面對未經勘查的盲航,選保守的貼右壁窄縫前進。專注力正集中於路線選擇時,左眼角瞄到,剛剛的水流輸送帶持續推送往倒木,而人也已貼上倒木,像壁虎一樣吸附在直徑80公分的倒木上蠕動掙扎。一!二!也不知道有沒有三?淺藍服裝落入水中。

回神到正前方,瞄準中右兩股水道間的分隔石,向右越過石頭,幸好下方只是白泡,窄縫較記憶中寬大,幸好沒有額外的障礙物。轉頭查看上游倒木下方,來回掃視搜索漂出的人。

一秒鐘、兩秒鐘、三秒鐘,人咧?還是一樣的水流聲,心涼了一下,不是因為天氣。

沙粒沒理人地在心中默數的沙漏持續飄揚撒下,目光左右掃視,一隻黃槳葉與黑柄的 Werner 槳,從倒木下向中間橫向彈射噴出,接回中央水道,在腦海刻劃下一條鮮明的軌跡。

「靠,人咧!」脈搏好像掉了一拍

餘光顯示,裝滿水的藍色小船沿右岸水路衝下,在白泡區翻騰繞行。雙目焦點仍然停留在中央水路出口上,在那條軌跡旁遊走搜尋。

四秒鐘、五秒鐘、六秒鐘,也不記得是多久,淺藍色身形沿著熟悉的軌跡,尾隨槳的人生道路,由倒木下向中央橫向發射,以標準的激流防衛姿勢噴出,是那種有離心力的甩入主流左轉,進入直行的水巷脫離險境,口鼻都在水面上,只求這段別有撞擊。

「有沒有撞到?」
「沒有!」穩定的語速表達
「超…恐…怖…的…」
「…………」

感謝元旦值班的土地公,雖然沒有暖陽陪伴,仍讓少跳兩下的心臟恢復了些。這段平緩的區域,水流往右岸推,下方也有兩個小回流,重大危機解除。
左邊視野中,方才浮現因高度覺醒而經意識忽略的槳,趁人漂來的空檔過去拉起。放下心中的忐忑,指引靠岸位置,並遞槳過去。

這時船也漂了出來,確認游泳者無礙入回流後,向前頂船進入回流區。
兩艘驚魂未定的藍船,倒水整裝,等著不知發生經過的二紅一黃下來。

要是早知道、我也不知道

  • 或許,直接往右岸靠會很難游,但指引往右岸靠可以少一層風險,雖然這側會卡人的石頭也不少。再重複一次我會指引往哪邊游呢?
  • 或許,當人員已錯過第二回流區衝向倒木時,救援者往左岸靠停,上攀到倒木旁最最差打算會不會更好?我不知道

南勢溪第二崩塌

原則回顧與❌️失誤應改善項目

  1. 安全優先順序:自己、團隊、待救者。 ❌️不該沒勘查皮特爆頭關盲下
  2. 救援順序:游泳者、槳、船。❌️不該在人還沒進回流前頂船
  3. 溝通:計劃要講出來,精確傳遞,別假設人人想法相同。
    • ❌️游泳指示除了講方向外,要指明岸上明顯標的物,彌補游泳者視覺死角。並依照游泳情況給與回饋,角度、速度,並隨時重新評估策略。
    • ❌️確實進行關卡與地形簡報,闡明地形概況與潛在風險,並讓划者與確保者有明確分工。未簡報與勘查時,領先者在前方直接下航,讓後續者誤解而未做停船準備。
    • ❌️擔任現場任務,換手接替時需應明確交接(口頭或手勢)。
    • ❌️需要隊員等待其他人的部份,應明確指示,或律定順序。(這點跟 John 划時有聊到 sweeper ;我們最近通常沒明確指名壓隊,較常用自發性攻守交替,看哪個位置缺人就移過去補,默契好時沒問題,但是沒明講總會有漏接時。)

    大師兄:除了說出來之外,該溪流新手或不熟的隊友也要能主動提問了解區段難關的風險,相互確認再下航,任何人有疑問皆可立即吹哨或自己暫停讓大家靠邊口頭或手勢溝通。

  4. 關卡救援配置(大方向原則,雖然越多越好,但影響行進效率,也需依照地形特性調整)
    • 高信心關卡:最少一岸上拋繩或水面戒護 (預備緊急狀況拉人而已)
    • 可能脫出關:❌️最少一岸上拋繩(或水面戒護)及一水面戒護(能同時拉人與裝備回收)
    • 明顯被吸關:最少一組岸上活餌、一水面戒護(能同時拉人與裝備回收)
  5. 隊伍組成,除個人航行能力外,需納入船型與新裝備考量。船型與不熟悉的裝備,除了改變隊員航行實力,也會改變班底救援能力與應變彈性。
    • ❌️未考量新裝備熟悉度

心得

  • 事故的發生總是一連串的失誤形成,我們能否系統性地在失誤鎖鏈中斷開其中一個環節,甚至打斷每個連接的環節,掩護其他失誤呢?而非這回靠運氣補位。
  • 去年底玉峰溪與今年初南勢溪,很明顯存在航行管理溝通面的缺失,這部份應當較技術、經驗、默契,能更有效的改善點。
  • 敘事末段,撿裝備的記憶或許混淆先後順序,若發現有誤,再另行更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