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包艇特性
激流慢慢來之二
若說激流舟享受划槳,背包艇則帶你沉浸荒蕪之地。
背包艇大多設計為平底,周圍以管型氣室圈繞的結構。相較於下溪用激流舟來說,在平坦無大湍流波浪的環境下相當平穩,不容易翻覆,因此對於溪流航行新手來說,容易上手,也少了令人恐懼的翻覆。激流獨木舟之於背包艇,好比腳踏車之於三輪車,三輪車穩定,容易在穩定的路面上騎乘,腳踏車較不穩定,不擅操作時容易摔車,但是熟練後靈活度高,能壓車用較高速過彎;而高速過彎時三輪車則易翻覆。
說到背包艇,不得不提及 Sheri ,他是 Alpacka 的創辦人之一,因熱愛激流獨木舟,加上受兒子對阿拉斯加河川探勘熱情的感染,致力於修改充氣艇,使其性能往硬殼激流舟靠去,讓背包艇脫離漂漂河命運。
紀錄片《Sheri》交代了這個故事
船艇穩定性與操控性猶如魚與熊掌,是種取捨,就像是家庭房車與性能跑車的設定一般,有捨便有得。在提升穩定性時,犧牲了些許操控靈敏度,因此操槳技巧更顯得關鍵。一般來說同樣的迴流區進出,背包艇較激流舟平穩,難以做出船身側傾與切水的操縱,需要更多的操作動作,換言之需提前開始應對,有划過硬殼激流舟者會覺得背包艇相對平穩遲鈍。
令人安心的特性也造成技巧進階的障礙,好比蛙式與捷泳的差異,蛙式一開始容易呼吸,心理障礙小,入門容易精通難;捷泳剛開始為了搞定換氣便要吃足苦頭,但後續姿勢的修正相對容易循序進階。背包艇容易入門,安全水域只要划槳能抓到水,翻船游泳後能抓住船艇自保,於安全水域爬回復位即可;硬式激流舟則要克服翻船與翻滾的技能障礙。同時船艇回饋差異,令背包艇槳法要求較寬容,難以察覺待精進處;相同技術,需花數倍時間體會。若因受限槳法,將背包艇無奈地視為精美內胎漂漂河,總多了一絲未能達陣的遺憾。誠心建議,投入心力練習槳法與操艇,其後豁然以 3級技能面對 2級水況,理當優雅而游刃有餘。倘若練習中察覺因回饋感不足而進步受限,何不嘗試改以頂尖性能的背包艇1,或硬艇訓練,絕對能因回饋大增而突飛猛進。
回顧激流航行最饒富趣味處,莫過借水之力四兩撥千斤的回饋感,而非逢流遭拖曳甩尾的恐懼。體會過一次保證上癮,來吧,別漂流了,一起來划船吧!
延伸閱讀: 激流慢慢來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