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流課程怎麼找
激流慢慢來之五
隨著各式水上載具活動的熱門,各類無動力船艇越來越容易取得,特別是在商業體驗與網紅行銷推波助瀾後,入手門檻大幅降低。划槳活動人口增加,除了有助各類水域活動的發展外,也進一步讓戶外活動的經驗累積,能跨種類傳遞滋長,簡化各領域獨自試探過程並加速建立慣用原則。
在這個行銷至上的時代,市面上商品玲瓏滿目,而課程種類也是五花八門,有協會課程、商業體驗、專項訓練、定制課程、教練訓練、指導員證照。對於激流航行初入門者而言,猶如霧裡看花,要找到適合的課程與學習導師,人面廣者靠口耳相傳推薦,邊緣人只能採用踩雷試誤法。到底怎麼樣找課程與教學單位呢?這裡試著用自己學習激流幾年間的歷程,與消化過後的感想,整理如下幾項重點,提供較有效率的學習途徑。
教練、指導員、嚮導課程與相關證照,一舉兩得學習又可以拿證書?
各個領域都有相同困擾,而一般初入門者也容易為了便宜大碗,或是不知從何下手,而選擇所謂的X級教練課程、X級指導員課程。理想的教練、指導員課程設計,是教授具備相關領域技能的教練、指導員們,如何有方法地流暢地授課、並能高效率指導學員符合該組織訓練規範;而非教授該領域知識技能為主。
而現實環境中,不少單位組織亦以「推廣」為己任,大量開設訓練時數相當低的教練、指導員課程。令人好奇連基礎體感建立尚且不足的時數下,如何讓一個尚無相關背景的白紙,習得相關知識技能,並具備教學的能力?
因此若是在相同時時數,與授課單位能力時,較為推薦非教練、指導員課程來參加,對於初學入門較有幫助,除非那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教練課程,完全沒有教學法的相關內容。
要找老師學嗎?
傳道者無可取代的面向大致如下:
- 技能示範:現在是網路影片爆發的時代,存在無數替代方案。但影片沒法傳遞練習的心法,或打造專屬於你的方法,好的教學技巧能讓腦袋直接開竅,省去反覆演練體悟後才 Ah-ha 的過程。
- 察覺問題:是參加課程最有價值的部分,老師的洞察力,除發現學習中的障礙點,適時提出適合解決方法外,能預見學員的反應,不多說沒必要的知識,不過晚修正錯誤動作避免養成習慣。
- 解決問題:同樣的問題,受限於每個人的背景、體能特性,適合每個人的解決方案會是不同的,能有適合自己的解決方式省去繞遠路苦練的時間。
- 方向指引:各個技能點如何銜接與串接學習階段,這部分若是有心閱讀,倒是不乏各種參考資料可以自修。
回來激流世界的養成之路,當親身操作,累積航行經驗至 2 級路線時,除了一般簡單基礎槳法外,尚有翻滾動作、身體姿勢、船傾控制、下槳位置等攸關效率的姿勢調整,與避免運動傷害的提示,若有教練指導,能降低摸索時間、避免受傷或累積不良的體感記憶。而有進階利用船身角動量控船的高效率操舟槳法,也是難以短時間模仿學成的。經驗上,玩玩沒有危險地形的 1-2⁻ 水域,自行花時間摸索動作還勉強可行,若目標想進入 2⁺ 以上水域,從操槳扎根,找個好師父是最快的方式。
怎麼找指導員
怎麼找指導員是戶外活動的萬年難題。要選什麼系統?好的導師帶你上天堂,掉漆的教練帶你入地獄。
我們能將各教學系統視為服務戶外指導員或教練的組織,將相關知識技能分類歸納,整理成適合多數人的學習階段,包裝成商品,協助指導員或教練利用這架構推出產品。或藉由該體系的資源,有效率地協助指導員或教練檢視本身所對應的教學技能是否完備,補充對應技能,並適時更新產業資訊。於是一般學習者將該組織作為品牌,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。取決於各個組織的管理制度,以及商品特性的取向不同,課程品質自然會在組織間有所差異。例如:有的著重體驗推廣,有的著重精練技能,有的著重實用。 但對消費者來說,影響最大的,還是這一位實際執行課程的老師。若自己沒能力判斷,最無腦便是選品牌,相信品牌的中位數也不失為一種方法。
若有心力研究,挑選適合自己的指導員與激流課程,也非得選擇品牌,可從下面幾點來看看
- 溝通方式:每位教學者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,身為接球者能不能接到丟出來的球是需要搭配的,打個電話與上課單位聊聊課程與自己的需求,順便感受自己是否能溝通得來,絕對很有幫助。
- 教學目標:課程設計目標是不是符合需求。若目標為在台灣各溪流如南勢溪、泰崗溪、上坪溪等航行享受激流樂趣,養成穩定 3⁺ 級的能力是最低需求。若目標是能航行有流速、無危險地形的溪段玩樂,穩定 2⁺ 級的能力是必須。課程能否提供到所需要的程度?或有其他方式能分階段養成?能否持續帶你下溪,達到能力目標才放飛,有充足的課內時間,或是額外加碼的下溪訓練?課程依何種課綱進行,學習以外是否包含品牌認證的考核?解釋若是聽不懂不用擔心,講到你聽懂也是選擇的重要考量,以後上課時也才得聽懂老師說什麼。
- 技術能力:直接詢問教學單位,授課者平常都划哪些溪段?結業學生持續活躍航行$2$級,$3$級水域大約各多少人?訓練課程在那些溪段進行?這些溪段的激流分級為何。能對訓練場地與教學者的技術能力範圍有個概念。
- 教學能力與相關培訓:教學能力則不同,若教學者平時未從事教學工作,也未經相關教育或指導員相關培訓,有可能會是技術很強,但不會教的老師,這時就很靠學員自己的天分了。詢問授課者是否受過完整的激流教育培訓?在什麼單位進行,是否取得相關證照?如果上述的與授課單位的閒聊與解說,都讓你明瞭且溝通順暢,顯然已跨過第一個門檻。至於什麼證照才是有價值的,這就又是另一個有趣的題目。
該學哪些東西
適當的課程規劃者,能將課程目標規畫成對應的學習項目。至於項目是否合理,可參照 ACA 課綱,技術項目有詳盡的列表,我們歸納大方向如下:
ACA 技能課程 |
背包艇 時數 |
激流舟 時數 |
訓練水域 | 摘要 | 先備能力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L1 | 8 | 8 | 平水 | 不用水裙,安全與救援 | |
L2 | 8 | 8 | Ⅰ級 | 水裙使用,基礎槳法、救援觀念 | |
L3 | 8 | 8 | Ⅰ-Ⅱ 級 | 水文辨識、進階槳法、基礎救援、認識翻滾 | |
L4 | 8 | 16 | Ⅱ-Ⅲ 級 | 水文辨識、高階槳法、進階救援、翻滾自救* | |
L5* | - | 8 | Ⅲ-Ⅳ 級 | 水文辨識、動作優化、救援實戰、全面技能升級 | 穩定翻滾 |
( *: 背包艇不含 )
由上表觀察到
- 想穩定划二級水域,能在其中自由來去,例如北勢溪,約需要 L4 同等技能與時數。
要能穩定划三級水域,例如南勢溪,需要 L5 的同等技能與時數 。 - 從技能項目來看,L3 也許還能看書看影片自學摸索,L4起要有人帶才是有效率的方式。
- 背包艇課程設計,最多只能應付到 3⁻ 水域,且不包含翻滾。
- 針對想入門的朋友,推薦最少要具備 L4 對應的能力,再依據自己的需求與偏好繼續累計技能樹,或進一步找進階課程學習發展。想玩花舟的學花式,想下野溪的開始累積三級水域能力。
學完基礎之後?
具備 2⁺ 級航行能力,便開始了累積航程的開端,若能週週與舟友於安全水域下水練習,每每熟練進出迴流區、船緣角度控制、放鬆髖部隨水搖擺、翻船後翻滾自救,以及脫出上岸後人船救援、團隊確保觀念建立。便能很快建立穩定的控船與判斷能力,且穩當地逐步提升強度,建立自己的激流觀。
有位冰攀教練古古說:訓練過程中,要好好呵護對自我能力的信心,讓信心跟著能力同步的長大茁壯,避免躁進讓信心超過能力而熄滅,才能持續在這條路安全的進步成長。這句話似乎在激流上也很適用。
對於上過課,具基礎技能,開始累績中階經驗的北部舟友來說,活躍於 Club222獨木舟俱樂部 的激流舟老屁股們,常於北部溪流約划,是絕佳的經驗匯聚之處。下溪航行外,其中也不乏各方大神可詢問請益,探勘、花式、衝浪等。
Club222舟友皮特大師說,現在在台灣的成長路徑很單純…
- 狂划北勢溪,划到下北勢溪不會有任何壓力。
- 在穩定枯水期試著跟小小水南勢溪。
- 重複以上兩點,直到至有能力判斷自己的能耐在哪裡。 「能耐」同時有技術和判斷力兩個要素,若判斷力足夠的話(知道自己的體力極限和喜好在哪、知道哪裡需要扛船、哪些團能跟、哪些團不該跟),可以稍微彌補技術的不足。
延伸閱讀: 激流慢慢來之